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 信 公 众 号
2021年 9卷 3期
刊出日期:2021-05-30
综述
论著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163
婴幼儿早期心理理论的获得与发展:脑影像学证据
曹 莹,荣孟杰,杨 宁,左西年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01
心理理论的获得与发展是婴幼儿早期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关系到这一时期心理理论的加工机制研究和理论框架建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针对婴幼儿心理理论两个成分——情感性心理理论和认知性心理理论,综述了基于不同神经影像技术所观测的脑影像学证据。领域文献总结支持“儿童在婴幼儿早期获得心理理论”的观点,发现:儿童心理理论相关的脑网络连接表现出“全脑相关,局部更强”的模式,并且不同成分的脑网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这丰富了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观,为探究心理理论的获得时间、神经加工机制、脑网络连接基础提供了综合证据。未来,为探究婴幼儿早期年龄段适用的心理理论划分标准,需将多种神经影像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进行大型追踪研究。
2021 Vol. 9 (3): 163- [
摘要
] (
2918
)
HTML
(1 KB)
PDF
(913 KB) (
2154
)
论著
173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
张 斌,毛惠梨,刘 静,邱致燕,罗鑫森,熊思成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02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睡眠质量与反刍思维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MPA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反刍反应量表(rumination response scale, RRS)对26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手机依赖、睡眠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5.58%和27.91%,反刍思维水平较高。女生MPAI总分及低效性、逃避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均P<0.01);RRS和PSQI得分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PAI总分与PSQI总分及其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RS得分与MPAI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PSQI得分及其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手机依赖可以显著预测睡眠,且反刍思维在此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
反刍思维在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2021 Vol. 9 (3): 173- [
摘要
] (
3102
)
HTML
(1 KB)
PDF
(806 KB) (
3879
)
179
学龄前语言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特征研究
林媛媛,章依文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03
目的
探究学龄前语言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特征,为早期发现语言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缺陷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学龄前语言障碍儿童20例(语言障碍组)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20名(对照组),年龄49.30~71.27个月。使用“梦想”普通话标准化评估工具和中文版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对儿童语言能力及执行功能进行测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儿童的执行功能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语言与执行功能的关系,并用判别分析评估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对语言障碍儿童的识别能力。
结果
语言障碍组儿童执行功能表现较对照组儿童差,除情感控制因子外,其余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功能与语言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可正确识别75%的语言障碍儿童。
结论
学龄前语言障碍儿童不仅有语言功能的损害,也有执行功能缺陷;因此干预措施应兼顾语言和执行功能。
2021 Vol. 9 (3): 179- [
摘要
] (
2917
)
HTML
(1 KB)
PDF
(904 KB) (
1937
)
184
1岁内高危儿神经发育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佳敏,贾旭凤,吴郝娟,李 桦,朱 华,许文明,谢 江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04
目的
研究1岁内高危儿的神经发育情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1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建立健康档案的92例高危儿(年龄或矫正月龄为12个月)的资料,记录高危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期疾病及其母亲孕期疾病等信息,对不同影响因素下高危儿6月龄、12月龄的Gesell发育量表5个能区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 DQ)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与6月龄时比较,高危儿12月龄时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个人社交DQ值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DQ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在多能区的DQ值随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减小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 kg的高危儿12月龄时,各能区DQ值仍低于85。在有新生儿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高危儿中,12月龄时DQ值低于85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胎龄和低体质量是导致1岁内高危儿神经发育落后的重要因素。1岁内高危儿在语言能区的追赶趋势相对其他能区要弱,需引起重视并加强监测与干预。新生儿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神经发育不良的潜在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新生儿疾病的防控。
2021 Vol. 9 (3): 184- [
摘要
] (
2635
)
HTML
(1 KB)
PDF
(782 KB) (
1561
)
191
整合式教学法在儿科专业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夏卫萍,张劲松,王周烨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05
目的
探讨课程整合在儿科专业的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201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临床医学院学习的167名儿科专业方向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的教学。其中78名学生为常规教学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模式进行教学;89名学生为整合教学组,采取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模式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模式进行教学,且对两门课程相通的内容进行整合。2组学生学习完成后,通过专业考试成绩评价和临床教学质量调查,对教学实践进行反馈和评估。
结果
实施整合教学后,医学生对整合教育的知晓提升,对整合教学表现出正面的和肯定的评价。整合教学组学生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的考试成绩以及课程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课程整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儿科专业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其掌握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尝试在医学教学中推广。
2021 Vol. 9 (3): 191- [
摘要
] (
2666
)
HTML
(1 KB)
PDF
(744 KB) (
1727
)
综述
196
工具学习、使用与创新的神经机制及其对劳动教育的启示
张志聪,周加仙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06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民教育体系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工具的使用与制作实践则是其中十分重要和有效的部分。回顾与工具学习相关的知识及神经基础,包括工具的语义知识、机械知识和操作知识,介绍工具的使用与创新的相关研究及神经机制。在最新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小学工具学习相关的课程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更好地促进教育与劳动结合,提高儿童的工具创新和创造能力。
2021 Vol. 9 (3): 196- [
摘要
] (
2751
)
HTML
(1 KB)
PDF
(880 KB) (
1996
)
204
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神经机制及其教育促进策略
朱丹瑶,周加仙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07
基本动作技能是儿童进行各项身体活动的基础,对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评价、诊断、监测儿童身心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有观点认为,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还可以作为身心发展障碍的康复手段。由于学界早期对脑结构和功能认识不足,涉及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已有研究更多聚焦于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外在表现,而从神经科学视角来探索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研究较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电等神经影像技术的出现,为探究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神经生理机制提供了可能。阐述了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神经生理基础,讨论了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和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促进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教育建议,以期为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推动我国早期儿童动作发展与教育的深入研究。
2021 Vol. 9 (3): 204- [
摘要
] (
2801
)
HTML
(1 KB)
PDF
(856 KB) (
2282
)
211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临床共情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启示
刘 宇,郑怡琳,王周城,许南炜,周加仙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08
共情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共情能力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成分。但其对于医生而言却是一柄双刃剑,如何调节共情对医务人员的影响,近年来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基于神经科学的角度,从临床共情的神经机制入手,深入探讨临床共情对医患双方的影响,以及临床共情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系统地综述当前临床共情教育的方法和理念,以期从全新的角度提升医学生和医生的共情能力,为未来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1 Vol. 9 (3): 211- [
摘要
] (
2728
)
HTML
(1 KB)
PDF
(841 KB) (
2221
)
220
“五何”教育: 基于神经通路的教育
荆秀娟,王一峰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09
教育要遵循大脑活动的规律。基于神经通路研究提出的包含“何事”“何时”“何处”“为何”和“如何”的“五何”教育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强调知识的全面性、整合性以及知行合一,符合大脑工作的原理和“实践-认识-实践”的唯物主义认知规律。“五何”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生活和科研技能,激发原始创新能力起重要作用。“五何”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多方面着手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
2021 Vol. 9 (3): 220- [
摘要
] (
2760
)
HTML
(1 KB)
PDF
(865 KB) (
1694
)
226
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神经科学的视角
罗丹萍,周加仙,付炳建,周卫斌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10
在信息时代技术革新的背景下,人类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等都在发生改变。教育科学、教育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和游戏科学正在走向深度融合,多种多样的教育游戏应运而生。教育游戏兼具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它不仅能吸引学生在非正式学习时在玩中学,也可以使学生在正式学习时更容易获取知识。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学习时的参与、反馈和巩固等,是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的有效扶手,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从教育神经科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价值,以及教师如何设计出符合脑科学规律的教育游戏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2021 Vol. 9 (3): 226- [
摘要
] (
2869
)
HTML
(1 KB)
PDF
(831 KB) (
2508
)
234
环境文字学习对儿童读写萌发技能的影响
崔景祎,李 甦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11
环境文字是一种遍布儿童生活环境中的文字材料。在发展早期,儿童通过与环境文字的互动开始理解文字的意义和功能。通过梳理以往相关研究,对儿童环境文字识别的发展特点及其与读写萌发技能的关系、环境文字学习如何促进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研究进行综述。在分析以往研究的特点、内容及局限性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2021 Vol. 9 (3): 234- [
摘要
] (
2718
)
HTML
(1 KB)
PDF
(764 KB) (
2239
)
239
教育神经科学视角下发展心理学的教学设计
贺 琴,周加仙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12
探索如何将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课堂教学。介绍教育神经科学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及在该视角下的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的应用,从学习情绪、物理环境、学习体验、知识技能掌握、知识拓展应用和学习评价6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教育神经科学的视角来设计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也为高校心理学教学探索一条可供借鉴的新途径。
2021 Vol. 9 (3): 239- [
摘要
] (
2855
)
HTML
(1 KB)
PDF
(748 KB) (
2264
)
244
跨领域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张肖肖,陈功香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13
元认知是人们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识和调节。教育研究中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元认知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即元认知存在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问题。多数研究者支持元认知在儿童时期首先是特定领域的,但随着个体的发展,成人元认知会在各个领域中泛化,成为一种跨领域的一般性能力。未来研究可以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进一步确定发生这一转变的机制。
2021 Vol. 9 (3): 244- [
摘要
] (
2762
)
HTML
(1 KB)
PDF
(753 KB) (
1980
)
249
教育神经科学视野下的初中几何教学策略创新
吴增生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3.014
几何学是人类基于形状空间知觉的创造性逻辑建构的成果,也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它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几何学习主要涉及大脑的视觉空间网络、语义网络、执行控制和策略网络、情绪网络等。基于这些网络的认知功能可以得到几何教学的创新策略:融合直观与逻辑的研究性单元整体教学。
2021 Vol. 9 (3): 249- [
摘要
] (
2772
)
HTML
(1 KB)
PDF
(898 KB) (
2027
)
版权所有 © 2014 《
教育生物学杂志
》编辑部
沪ICP备06032584号-6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