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 信 公 众 号
  
 
2024年 12卷 3期
刊出日期:2024-05-30

综述
论著
实践案例
 
       论著
169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抑郁的中介作用
王会喆,姜永志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01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压力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以及抑郁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 2022年 10—11月,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评估问卷对 3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检验抑郁的中介效应。结果 知觉压力量表总分为(38.30±7.097)分。心理压力、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程度、抑郁水平 3个变量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均 P<0.01),心理压力对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385,P<0.05)。抑郁在心理压力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间接效应为 0.095,占总效应的 24.68%,Bootstrap 95%CI为0.007~0.182。结论 被调查群体存在较高的心理压力。抑郁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心理压力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因此,对抑郁情绪和心理压力实施干预,能有效改善大学生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状况。
2024 Vol. 12 (3): 169- [摘要] ( 1228 ) HTML (1 KB)  PDF (731 KB)  ( 1161 )
174 大学生特质性心流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黄时华,吴绮琳,黄志浩,陈 梅,杨茜茜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02
目的 探讨特质性心流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简版特质流畅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广州市某高校 2 7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各变量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中介作用。结果 特质性心流、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特质性心流、生命意义感、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负相关。特质性心流对网络游戏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也可分别通过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对网络游戏成瘾产生影响。结论 大学生特质性心流可通过直接作用以及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降低网络游戏成瘾的风险。
2024 Vol. 12 (3): 174- [摘要] ( 1182 ) HTML (1 KB)  PDF (746 KB)  ( 1066 )
180 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不同年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诊断价值
沈植旻,章依文,余晓丹,杨 友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03
目的 探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IVA-CPT)对不同年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021年 3月—2022年 7月因怀疑 ADHD而就诊的 604例 6~16岁儿童,以《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DSM-5)作为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 IVA-CPT的测评结果。将儿童按年龄分组,分析两种评估方式(DSM-5与 IVA-CPT)的差异。结果 IVA-CPT诊断 ADHD的灵敏度为60.00%~82.22%,特异度为 51.28%~63.16%;两种评估方式在 6~11岁各组中具有一般至中等的诊断一致性(Kappa=0.275~0.407, P<0.05)。IVA-CPT对各组儿童 ADHD的分型结果显示:注意缺陷型的灵敏度为51.52%~75.00%,特异度为 52.63%~68.89%;多动 /冲动型的灵敏度为40.90%~66.67%,特异度为55.71%~92.16%;混合型的灵敏度为40.00%~62.50%,特异度为67.86%~91.38%。在 6~10岁各组中,两种方式评估注意缺陷症状的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Kappa=0.238~0.373,P<0.05);在 6岁组,两种方式评估多动 /冲动症状的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Kappa=0.374,P<0.05)。结论 IVA-CPT适合用于 6~10岁儿童的 ADHD筛查,对11岁以上儿童需结合临床观察及其他测试结果综合判断。在分型诊断中,IVA-CPT对 6~10岁注意缺陷型 ADHD儿童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对 11岁以上注意缺陷型 ADHD、所有年龄多动 /冲动型和混合型 ADHD儿童,使用 IVA-CPT评估时应谨慎判断。
2024 Vol. 12 (3): 180- [摘要] ( 1332 ) HTML (1 KB)  PDF (797 KB)  ( 994 )
186 脑前额叶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纵跳能力影响的时效性研究
刘冬雪,奚 瑞,周喆啸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04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对纵跳(counter movement jump, CMJ)能力的影响。方法 21名普通大学生(普通大学生组)和17名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员组)随机接受脑前额叶区 2 mA、20 min的真刺激(anodic tDCS,a-tDCS)或假刺激(sham tDCS,s-tDCS),采集刺激后即刻及10、20、30、40 min时间点的CMJ运动表现数据。对受试者不同时间点的跳跃高度、加速度、峰值功率、峰值垂直地面反作用力(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 vGRF)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刺激类型×测试时间点)。结果 运动员组,受试者跳跃高度和峰值vGRF的刺激类型×测试时间点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a-tDCS后5个时间点的测试数据均显著优于基准值及s-tDCS后(P<0.05);加速度和峰值功率的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普通大学生组,受试者加速度、峰值功率、峰值 vGRF的刺激类型×测试时间点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a-tDCS后 5个时间点的测试数据均显著优于基准值及s-tDCS后(P<0.05);跳跃高度的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结论 脑前额叶区a-tDCS能显著改善 CMJ完成过程中的多项指标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增强纵跳能力的一种手段。
2024 Vol. 12 (3): 186- [摘要] ( 1051 ) HTML (1 KB)  PDF (936 KB)  ( 637 )
192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郑晓燕,殷子珺,宣 宾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05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对错失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6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人格特质、错失焦虑和积极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结果 大五人格各维度与错失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心理资本与错失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大五人格各维度均直接负向预测错失焦虑,正向预测积极心理资本;积极心理资本直接负向预测错失焦虑。积极心理资本在大五人格各维度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人格特质可直接影响错失焦虑,也可通过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对错失焦虑产生影响。
2024 Vol. 12 (3): 192- [摘要] ( 1144 ) HTML (1 KB)  PDF (771 KB)  ( 710 )
199 父母手机冷落与中职生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张亚利,靳康悦,周 璇,韩海宾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06
目的 探讨中职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表现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父母手机冷落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网络偏差行为问卷对459名中职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4.0和AMOS 24.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职生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父母手机冷落、核心自我评价和网络偏差行为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手机冷落与网络偏差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父母手机冷落既可以直接影响网络偏差行为,也可以通过核心自我评价间接对网络偏差行为起作用。
2024 Vol. 12 (3): 199- [摘要] ( 1083 ) HTML (1 KB)  PDF (789 KB)  ( 797 )
204 信息化延续性健康管理模式在产后母婴保健中的应用探讨
贾炎峰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07
目的 探讨信息化延续性健康管理模式在产后母婴保健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分娩的22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保健,干预组采用信息化延续性健康管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在产褥期及产后3个月的母婴健康状况和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在产褥期,干预组纯母乳喂养和产妇产后盆底肌肉锻炼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产妇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及新生儿脐部感染、婴儿尿布疹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3个月,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产妇乳腺炎、产后抑郁及婴儿消化不良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结论 信息化延续性健康管理模式对母婴健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2024 Vol. 12 (3): 204- [摘要] ( 1040 ) HTML (1 KB)  PDF (732 KB)  ( 795 )
209 自杀未遂青少年住院综合护理的实施及出院后服务方案的构建
赵会云,胡雅琴,王孝婧,张灵萍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08
目的 对自杀未遂青少年进行住院综合护理并构建出院后服务方案。方法 对2例自杀未遂青少年住院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安全护理管理、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和个性化心理护理。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论证构建出院后服务方案。结果 经手术及综合护理,2名青少年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心理状态显著改善,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出院后服务方案包括强化安全管理、预防并发症及个性化心理支持。结论 对于自杀未遂的青少年,住院期间的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再自杀风险,而出院后的服务方案则有助于稳定其情绪。
2024 Vol. 12 (3): 209- [摘要] ( 1112 ) HTML (1 KB)  PDF (709 KB)  ( 678 )
213 同伴手机冷落行为对高中生手机成瘾的影响: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黄燕晴,吴俊林,邱君琳,龙倩梅,黄 彬,黄国平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09
目的 探讨高中生同伴手机冷落行为、社交自我效能感、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关系。方法 采用同伴手机冷落行为量表、社交自我效能感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四川省资中县5所中学共14 036名高中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同伴手机冷落行为与孤独感、手机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交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社交自我效能感与孤独感、手机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同伴手机冷落行为对高中生手机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在同伴手机冷落行为对高中生手机成瘾的影响中分别起单独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总间接效应占比24.3%。结论 同伴手机冷落行为可以直接增加高中生手机成瘾的风险,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是这种关联背后潜在的心理机制。
2024 Vol. 12 (3): 213- [摘要] ( 1138 ) HTML (1 KB)  PDF (805 KB)  ( 777 )
219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孤独感、心理弹性与非自杀型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
张 冰,陈 杨,付文娴,蒋 成,张 薇,何孔亮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10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孤独感、心理弹性与非自杀型自我伤害(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自残功能评估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对326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施测。分析各变量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中介效应及调节作用。结果 NSSI行为与述情障碍和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无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比较,有NSSI行为者的述情障碍总分及其情感识别困难、情感描述困难、外向性思维维度得分以及孤独感总分均较高,心理弹性总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述情障碍正向预测NSSI行为,心理弹性负向预测NSSI行为。述情障碍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对NSSI产生影响,孤独感对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孤独感、心理弹性和述情障碍均与NSSI行为显著相关。述情障碍是NSSI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是减少NSSI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心理弹性在述情障碍与NSSI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孤独感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
2024 Vol. 12 (3): 219- [摘要] ( 1075 ) HTML (1 KB)  PDF (807 KB)  ( 903 )
       实践案例
225 营养元素补充改善儿童嗜睡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韩小龙,姜艳蕊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11
患者,男,7岁,因“白天嗜睡3个月余”就诊。通过问诊、睡眠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和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及实验室检查(血清铁6.7 μmol/L,血清25羟维生素D 20.00 ng/mL,余无异常),诊断为特发性嗜睡症。在没有常见病因解释症状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睡眠卫生指导并针对性补充维生素D和铁元素。8个月后患儿嗜睡情况明显好转,血清铁浓度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提高。白天过度嗜睡对儿童来讲是一种潜在的危险状况,除考虑常见病因外,还应重视营养元素缺乏的作用。
2024 Vol. 12 (3): 225- [摘要] ( 1053 ) HTML (1 KB)  PDF (752 KB)  ( 599 )
       综述
229 双语者的统计学习研究进展
李更春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12
双语者(即能够使用两种语言的人)具有认知优势。近年来,双语者在统计学习方面的能力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统计学习,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在外部环境的连续刺激流中逐渐发现刺激的统计规律的过程。该文旨在梳理国外双语者统计学习研究的相关文献,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2024 Vol. 12 (3): 229- [摘要] ( 1079 ) HTML (1 KB)  PDF (728 KB)  ( 1011 )
236 医教结合模式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应用与思考
冯宇晴,赵忠伟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13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大多预后不良,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ASD的患病率呈现递增趋势。医教结合模式是国内特殊教育和康复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该文针对医教结合模式治疗ASD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建议。
2024 Vol. 12 (3): 236- [摘要] ( 1111 ) HTML (1 KB)  PDF (701 KB)  ( 798 )
239 约会暴力的内涵、生理基础及干预
魏舒静,孙圣涛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4.03.014
约会暴力是以身体强迫、心理施压和危险行为来验证恋爱关系的暴力形式,对青少年造成严重伤害。约会暴力的生理基础涉及遗传、激素水平(如皮质醇、睾酮)、脑损伤及执行功能缺陷等方面。干预时,需着重改变受害者的认知,引导同伴及旁观者行为,同时加强家庭支持。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索自我认知与受害的关联、类固醇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人格病理学和进化理论,对约会暴力进行全面分析。
2024 Vol. 12 (3): 239- [摘要] ( 1085 ) HTML (1 KB)  PDF (722 KB)  ( 1134 )

版权所有 © 2014 《教育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沪ICP备06032584号-6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