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 信 公 众 号
2021年 9卷 1期
刊出日期:2021-01-30
综述
论著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1
社交机器人辅助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研究进展
刘洁含,李 甦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01
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儿童具有明显的社交缺陷,而社交辅助机器人因其自身的优势,在ASD儿童的社交干预训练方面取得了有效的成果。综述以往干预研究中机器人的角色,干预方案的特点、内容和局限性,以期对ASD儿童社会交往技能的改善有所启示;同时,对未来干预研究的方向进行讨论。
2021 Vol. 9 (1): 1- [
摘要
] (
3516
)
HTML
(1 KB)
PDF
(937 KB) (
2544
)
论著
6
自我认同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邱致燕,毛惠梨,吴 薇,袁孟琪,张 斌,史滋福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02
目的
探讨自我认同感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抽取190名大学生,采用自我认同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进行施测。分析在自我认同感与手机成瘾之间,应对方式是否起中介作用。
结果
自我认同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手机成瘾、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自我认同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消极应对方式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
消极应对方式在自我认同感与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021 Vol. 9 (1): 6- [
摘要
] (
3282
)
HTML
(1 KB)
PDF
(741 KB) (
2395
)
11
青少年睡眠问题与反刍思维的关联性分析
毛惠梨,彭 妤,熊思成,袁孟琪,罗鑫森,胡荣婷,张 斌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03
目的
观察青少年在3个月期间的睡眠问题和反刍思维发展变化,分析二者间的相关关系和相互预测关系。
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对435名青少年进行间隔为3个月的2次纵向追踪调查(前测和后测)。
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前测和后测中的青少年睡眠问题与反刍思维均呈显著正相关。睡眠问题与反刍思维基本符合交叉滞后模型,表现为:前测中的睡眠问题能显著预后测中的反刍思维水平(r=0.15,P<0.01),但前测中的反刍思维对后测中的睡眠问题预测不显著(r=0.02,P>0.05)。模型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结论
青少年睡眠问题与反刍思维关系密切,睡眠问题可负向预测青少年反刍思维。
2021 Vol. 9 (1): 11- [
摘要
] (
3409
)
HTML
(1 KB)
PDF
(913 KB) (
3494
)
16
电视暴露与儿童频繁夜间遗尿症的相关性研究
郑翔宇,金星明,马 骏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04
目的
探讨电视暴露与频繁夜间遗尿症的关系,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抽取2014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中对5~12岁儿童的横断面调查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完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选取3个市区和3个郊区作为调查点,共分发问卷85 860份。
结果
62 290名5~12岁儿童纳入研究,频繁夜间遗尿症儿童占比0.5%,工作日每天电视暴露时间<1 h和>2 h的儿童分别占比59.7%和8.8%。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电视暴露时间有缩短趋势(β=-0.157,P<0.01)。工作日每天电视暴露时间1~2 h和>2 h儿童频繁夜间遗尿症的患病概率分别是每天电视暴露时间<1 h儿童的1.325倍(OR=1.325,95%CI:1.023~1.717,P=0.033)和1.667倍(OR=1.667,95%CI:1.149~2.418,P=0.007)。
结论
电视暴露可能是频繁夜间遗尿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减少电视暴露可能有利于夜间遗尿症的早期预防及干预。
2021 Vol. 9 (1): 16- [
摘要
] (
3190
)
HTML
(1 KB)
PDF
(756 KB) (
1940
)
22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构音清晰度研究
赵风云,周 璇,梁菊萍,王姗姗,邓巍巍,沈 洁,杜 青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05
目的
研究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构音清晰度情况。
方法
招募2~5岁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和健康儿童各62名(先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进行评估,计算构音清晰度得分。比较2组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得分,分析2组间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得分的差异,并对先心病组中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得分进行比较。
结果
先心病组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组男童的构音清晰度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组2~3岁和4~5岁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年龄段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组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可能存在构音不清晰的现象。要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言语构音方面的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2021 Vol. 9 (1): 22- [
摘要
] (
3117
)
HTML
(1 KB)
PDF
(719 KB) (
1825
)
26
12周医体结合训练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研究
魏蓉美,赵 硕,庄 研,孙琳琳,陈爱国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06
目的
对比医体结合训练与常规训练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的干预效果,为学龄前ASD儿童的综合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
方法
将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就诊并接受训练的69例学龄前ASD儿童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normal couple, NC组)和医体结合训练组(medical and physical couple, MPC组),开展为期12周的训练干预,NC组接受常规训练,MPC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介入以幼儿篮球为载体的体育运动训练。2组ASD儿童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用ASD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系统第3版(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 third edition, PEP-3)进行全面发育评估,比较2组ASD儿童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12周后,2组儿童在ASD核心症状、问题行为及其他行为特征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与NC组相比,MPC组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P<0.01)。
结论
医体结合干预能有效改善学龄前ASD儿童的核心症状和减少问题行为,对ASD儿童的整体发育水平有促进作用。
2021 Vol. 9 (1): 26- [
摘要
] (
3308
)
HTML
(1 KB)
PDF
(755 KB) (
2269
)
32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陈姿伶,李生慧,郑翔宇,沈佳瑤,马 骏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07
目的
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患者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全国学龄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项目中学龄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资料。采用分级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随机选取9个城市作为调查点,总共发放23 79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 018份(92.5%)。建立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因素;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纳入研究的22 018名儿童的平均年龄为(9.2±1.8)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HD、年龄、近期遇到重大事件发生、父母职业全职、父亲受教育程度小学和初中、非核心家庭、父母婚姻关系不融洽、气候环境可能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HD(OR=1.769;95% CI:1.513~2.068;P<0.01)、父母婚姻关系不融洽(OR=1.612;95% CI:1.430~1.819;P<0.01)、近期遇到重大事件发生(OR=1.421;95% CI:1.277~1.581;P<0.01)以及气候环境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ADHD与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对ADHD的患者教育指导方面,应包含增强免疫力,以减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021 Vol. 9 (1): 32- [
摘要
] (
3302
)
HTML
(1 KB)
PDF
(775 KB) (
2065
)
39
大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与健康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陈德刚,滕志宏,代玮迪,巢羽桐,胡 娜,张 功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08
目的
调查和分析大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症状的发生率,分析大学生ADHD与焦虑、抑郁及自杀风险、网络成瘾、冲动性购物行为的关系。
方法
选取2所高校大学生1 322名,使用成人ADHD自评量表(adult ADHD self-report scale, ASR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 CES-D)、自杀风险评估、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中国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倾向量表(impulsive buying tendency scale, IBTS),调查受试者的各种问题行为。
结果
在最终纳入分析的1 281名受试者中,8.1%大学生被筛查出有ADHD症状,有ADHD症状的大学生焦虑、抑郁及自杀风险、网络成瘾、冲动购物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无ADHD症状的大学生(P<0.001)。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性别和年龄因素后,大学生ADHD症状与焦虑、抑郁及自杀风险行为显著相关(P<0.001);控制年龄因素后,大学生ADHD症状与网络成瘾和冲动购物行为显著相关;性别与网络成瘾和冲动购物行为显著相关(P<0.001)。
结论
大学生ADHD症状与焦虑、抑郁及自杀、网络成瘾、冲动性购物行为具有显著相关性。
2021 Vol. 9 (1): 39- [
摘要
] (
3509
)
HTML
(1 KB)
PDF
(790 KB) (
2225
)
44
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气质特点研究
赵伟燕,张荠月,王承芯,苗春越,单 玲,贾飞勇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09
目的
分析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GDD)儿童的气质特点,为其教育干预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Gesell智能发育诊断量表评价儿童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 DQ),筛选出GDD及发育正常儿童。利用Carey儿童气质系列问卷(中文修订版)中1~3岁幼儿气质评估表(toddler temperament scale, TTS)和3~7岁儿童气质问卷(behavioral style questionnaire, BSQ)对117例GDD儿童(GGD组)和54例发育正常儿童(对照组)的气质进行测试和分析。
结果
GDD组与对照组儿童的气质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2组气质维度适应性、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D组儿童精细动作和适应性DQ与气质维度反应强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运动DQ与气质维度反应阈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语言和个人社交DQ均与气质维度适应性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注意分散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与发育正常儿童比较,GDD儿童的适应性较低,情绪较消极,坚持性较差,注意力不易分散。GDD儿童气质维度与智能发育各功能区DQ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对GDD儿童实施教育干预时,应结合其气质特点,进行个体化干预,提高智能发育水平。
2021 Vol. 9 (1): 44- [
摘要
] (
3329
)
HTML
(1 KB)
PDF
(792 KB) (
2441
)
4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哺乳日记在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价值
侯燕文,陈 燕,苏 莉,袁晓雯,徐 赟,严珺婷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10
目的
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哺乳日记在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以方便抽样法选取 2018年1—6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初产妇601例,将单月分娩产妇归入A组(N=302),双月分娩产妇归入B组(N=299)。A组给予常规指导,B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给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哺乳日记指导。比较2组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掌握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评分、母乳喂养率、乳房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B组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掌握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护理后1、3 d的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B组护理后1、3 d的GSE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哺乳时间、次数、衔接情况及纯母乳喂养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乳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哺乳日记可有效提升初产妇喂养知识技能和自我效能,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依从性,且可减少乳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2021 Vol. 9 (1): 49- [
摘要
] (
3072
)
HTML
(1 KB)
PDF
(751 KB) (
1945
)
54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用于小儿反复喘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 华,王定成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11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反复喘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反复喘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54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喘息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0.05)。治疗前,2组呼吸阻力(respiratory resistance, Rrs)、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之比(time of inhale/time of exhale, Ti/Te)和潮气量(volume tidal, V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Rr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Ti/Te和V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研究组Rrs、Ti/Te、VT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可明显改善反复喘息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状况,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21 Vol. 9 (1): 54- [
摘要
] (
3264
)
HTML
(1 KB)
PDF
(893 KB) (
1914
)
综述
59
学习情境下的心流体验
王 舒,殷 悦,王 婷,罗俊龙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12
以学习游戏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是引发心流最常见的途径,它决定了学习游戏心流的定义、测量方式及其与表现的关系,但此引发方式存在一定弊端。基于认知负荷组织的教学设计能让个体专注于学习内容,同时还可能引发心流体验。未来研究应借助基于认知负荷组织的教学设计,深入探讨心流与表现的关系。
2021 Vol. 9 (1): 59- [
摘要
] (
3628
)
HTML
(1 KB)
PDF
(853 KB) (
3384
)
65
母亲产前应激对子代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双慧,朱 琳,陈 立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1.01.013
产前应激是指母体在妊娠期受到应激性生活事件或环境等因素刺激,表现出的全身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增多,人们逐渐认识到母亲产前应激暴露对子代神经心理发育存在重要影响,如子代认知功能、行为发育及情感等。对产前应激对子代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产前应激对子代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进一步研究及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2021 Vol. 9 (1): 65- [
摘要
] (
3252
)
HTML
(1 KB)
PDF
(749 KB) (
2313
)
版权所有 © 2014 《
教育生物学杂志
》编辑部
沪ICP备06032584号-6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