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 信 公 众 号
  
 
2020年 8卷 3期
刊出日期:2020-09-30

综述
论著
青年学者论坛
 
       青年学者论坛
155 催产素受体基因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潘丽珠,王 瑜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01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极为复杂,且至今仍未阐明,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ASD发病与遗传及外部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催产素在ASD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催产素受体基因(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表观遗传学对ASD的影响。主要从OXTR启动子甲基化在ASD中的转录控制、OXTR甲基化在行为表型中的作用及早期不良经历对催产素系统的影响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二者之间联系的认识。
2020 Vol. 8 (3): 155- [摘要] ( 3338 ) HTML (1 KB)  PDF (866 KB)  ( 2008 )
       论著
1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及其子女心理应激反应调查分析
王 琳,王建红,李晓萌,许 琪,王 曦,石鑫淼,柯晓燕,贾飞勇,章依文,李 斐,郝 燕,陈 立,李廷玉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02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中医务人员及其子女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为今后进行有效的心理社会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2—29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主要城市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子女的社会生活和心理行为变化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 共收集1 293份医务人员有效调查问卷。男性244名,女性1 049名;疫情期间出现情绪反应353名(27.3%),其中抑郁情绪329名(25.4%)、焦虑情绪187名(14.5%);情绪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医务人员特征为初级职称、一线医务人员、一线管理及保障人员和患有基础疾病者 (均P<0.05)。共收集有效医务人员子女问卷502份。男性279名,女性223名;疫情期间出现心理行为反应的子女206名(41.0%)。与无抑郁情绪医务人员的子女比较,有抑郁情绪医务人员的子女行为、情绪、生理、认知方面反应的发生率较高(P<0.05);与无焦虑情绪医务人员的子女比较,有焦虑情绪医务人员的子女行为、情绪、生理方面反应的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 在COVID-19疫情下,医务人员中有较高比例人员存在情绪反应,尤其是年轻医务人员和一线防控人员。医务人员情绪与其子女的心理行为反应相互影响。建议针对这些情况对医务工作者开展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同时为其子女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2020 Vol. 8 (3): 160- [摘要] ( 3386 ) HTML (1 KB)  PDF (783 KB)  ( 2372 )
16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就医患儿家属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王利维,王 滢,马 燕,明 星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0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期间因发热就医并入住新华医院儿童呼吸科患儿家属的真实心理体验,为探讨心理干预策略及改进就医流程提供参考。方法 以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1—2月选取12名住院患儿家属展开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进行录音,然后利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加以分析,归纳出主题。结果 经过反复阅读及资料分析,共提炼出2个类属8个主题。类属1:患儿家属就医前的负性心理体验,即对可能感染COVID-19的恐惧或焦虑、对可能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恐惧、对疫情期间孩子患病感到自责与后悔及对疫情期间能否就医或随访感到焦虑。类属2:患儿家属就医后的正性心理体验,即对患儿会感染COVID-19的恐惧消除、对可能发生院内感染的恐惧缓解、对医护人员的付出心存感激及对于当下拥有表示珍惜。结论 COVID-19疫情下,发热患儿家属就医前的负性心理情绪在就医后逐渐得到缓解或消除,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患儿家属心理压力,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及就医流程改进,给予患儿及家属关怀及支持,提升疫情下的就医体验。
2020 Vol. 8 (3): 167- [摘要] ( 3403 ) HTML (1 KB)  PDF (782 KB)  ( 2374 )
171 TPEI模式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共同注意的效果研究
郑 蓉,杨 蕾,刘 丰,陈忆晴,何彦璐,徐亚琴,解雅春,张 敏,童梅玲,池 霞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04
目的 探索治疗师支持下的父母介入早期干预(therapist-supported parents involved early intervention, TPEI)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共同注意的影响,为临床对ASD儿童共同注意早期干预提供有效的措施。方法 在治疗师支持下,27名ASD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介入。于介入前及介入1、3和6个月,对ASD儿童的共同注意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在治疗师支持下家长介入后,ASD儿童共同注意总分显著提高(P<0.001)。随着介入时间的延长,共同注意7个维度(眼神注视、眼神交替、跟随近距指示、跟随远距指示、展示、指示及跟随视觉提示)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 )。其中眼神注视得分在介入1个月后即有显著提高;其他6个维度得分都在介入3个月后有显著提高(P<0.001 )。结论 TPEI模式能有效提升ASD儿童共同注意的眼神注视、眼神交替、跟随指示(近距离和远距离)、展示、指示和跟随视觉提示能力。
2020 Vol. 8 (3): 171- [摘要] ( 3296 ) HTML (1 KB)  PDF (786 KB)  ( 2095 )
175 自恋人格对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的影响:社交网站中自拍行为和外貌评论的中介作用
白晓丽,七十三,姜永志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05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恋人格、自拍行为、外貌评论和自我客体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恋人格问卷、自拍行为问卷、自我客体化量表和外貌评论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自恋人格与自拍行为、外貌评论、自我客体化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拍行为、外貌评论、自我客体化两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恋人格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客体化水平,还可以通过3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客体化水平:自拍行为的独立中介作用、外貌评论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自拍行为与外貌评论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 自恋人格与大学生自我客体化水平的关系受到自拍行为和外貌评论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自拍行为与外貌评论的共同中介作用影响。
2020 Vol. 8 (3): 175- [摘要] ( 3148 ) HTML (1 KB)  PDF (839 KB)  ( 2190 )
180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影响
吴 越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06
目的 研究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幼儿社会技能问卷对340名3~6岁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结果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父母教养方式、幼儿社会技能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变化,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教养方式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的社会技能。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技能,还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间接影响社会技能。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2020 Vol. 8 (3): 180- [摘要] ( 3267 ) HTML (1 KB)  PDF (782 KB)  ( 2444 )
       综述
187  “采集-分析-应用”框架下多模态教育评测研究评述
祝云篪,赵作翰,童澄达,夏小俊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07
神经教育学概念的提出推动了教育实证研究的大发展,在此视野下,“采集应用(acquisition-analysis-application, 3A)”的新研究框架已见雏形。以此框架为标准,对融合生理、生化、行为指标的多模态教育评测研究进行综述,强调相关科技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为神经教育学示范教室和神经教育学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
2020 Vol. 8 (3): 187- [摘要] ( 3234 ) HTML (1 KB)  PDF (1030 KB)  ( 2493 )
193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尤小芳,施姣姣,谭 晖,谢静波,汪 玲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08
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面临着科研、婚恋和就业的三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了解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符合研究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新模式,即转变医学倾向、丰富心理教育内涵;坚持全员参与、拓展服务管理层级;整合多样途径,构建特色心理课程;注重专业实践,提升专业人员素质。
2020 Vol. 8 (3): 193- [摘要] ( 3266 ) HTML (1 KB)  PDF (855 KB)  ( 2441 )
198 特发性脊柱侧凸心肺运动试验的研究进展
范起萌,周 璇,杜 青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09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是一种全面、客观的运动能力评价方法,是测量心肺运动耐力的“金标准”。CPET可以在强化运动中测量肺和心血管功能,监测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近年来,随着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认识的深入,CPET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有助于早期发现脊柱侧凸患者心肺运动耐力降低的特征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主要综述CPET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2020 Vol. 8 (3): 198- [摘要] ( 3228 ) HTML (1 KB)  PDF (753 KB)  ( 2099 )
203 特发性脊柱侧凸与关节松弛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徐毅超,杜 青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10
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 IS)常发生于青少年期,导致身体畸形、功能障碍,但病因不明。回顾既往IS与关节松弛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发现IS人群中关节松弛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仍缺乏两者之间因果关系、严重程度等的进一步研究。研究IS与关节松弛之间的潜在关系,对于IS的病因学研究、早期预防及干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0 Vol. 8 (3): 203- [摘要] ( 3250 ) HTML (1 KB)  PDF (762 KB)  ( 2050 )
208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养育困境和应对措施
姜玫玫,方 芳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11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养育过程,较普通人群更为困难,他们的生育率明显低于普通人群;他们的子女罹患各种精神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面临更大的身心健康风险。对于患者来说,父母身份既赋予了他们生活的意义,也让他们承担更大社会、经济的压力。在欧美国家,一部分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会失去对子女的监护权,但在我国并无这样的法律规定。基于家庭的干预和支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子女和父母双方的需求。
2020 Vol. 8 (3): 208- [摘要] ( 3127 ) HTML (1 KB)  PDF (758 KB)  ( 2138 )
213 家庭关系测量的社会网络分析指标探析
曲云鹏,赵广平,陈顺森,吴亚楠,石 雷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0.03.012
家庭关系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家庭关系测量侧重于个别属性评估,存在数据难收集、难量化、难解读等特点。整体结构观则注重家庭关系的整体结构特点对个体的影响。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技术帮助我们把亲密度、权力等级、结构传递性、结构平衡性等整体性指标进行量化,实现了对家庭关系内隐结构的无意识测量。这类量化指标可使得家庭关系的测量与移动端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其操作简易化、规范化和远程化。
2020 Vol. 8 (3): 213- [摘要] ( 3094 ) HTML (1 KB)  PDF (779 KB)  ( 1979 )

版权所有 © 2014 《教育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沪ICP备06032584号-6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