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 信 公 众 号
  
 
2016年 4卷 3期
刊出日期:2016-09-30

综述
论著
专家论坛
作者·编者·读者
评论
 
       专家论坛
109 儿童握力和捏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王 晶, 池 霞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6.03.001
精细动作是指儿童协调运用手臂、手掌、手指去接触、探索、认识和控制环境的能力,是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重要内容。抓握和捏取是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握力、捏力又是抓握和指捏力度和稳定性的体现。因此,在进行精细动作发育评估时不能忽视儿童握力和捏力的评估。为此,系统地介绍儿童握力和捏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或科研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2016 Vol. 4 (3): 109- [摘要] ( 2938 ) HTML (1 KB)  PDF (809 KB)  ( 1708 )
       评论
114 综合性医院儿科临床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思考
张建华, 陈 凌, 吴良霞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6.03.002
综合性医院儿科目前面临巨大的困难。作为培养儿科临床专业技术人才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更是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儿科学专业考生来源不尽人意、专业稳定性不强、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拓展受限等方面。加强宣传,提升医学生对儿科专业的热爱;改善环境,提高儿科研究生专业的稳定性;加强与专科医院合作,拓展儿科研究生的专业知识面等措施,将有利于综合性医院儿科临床研究生教育与培养。
2016 Vol. 4 (3): 114- [摘要] ( 2876 ) HTML (1 KB)  PDF (433 KB)  ( 1875 )
       论著
117 父母教养观念与智障儿童对交通标志认识水平的关系
孙圣涛,黄佳鑫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6.03.00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观念和智障儿童对交通标志的认识的关系。方法 对98名7~15岁智障儿童交通标志的认识水平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其父母的父母教养观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智障儿童对交通标志的认识水平不高,其对交通标志的认识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智障儿童母亲的教育价值感显著高于父亲,且三代家庭类型的父母生存期望观和教育能力感显著低于两代家庭类型的父母;此外,智障儿童对交通标志的认识与父母教养观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父母教养观念能显著预测智障儿童对交通标志的认识水平。结论 父母教养观念对于智障儿童认识交通标志影响较大。
2016 Vol. 4 (3): 117- [摘要] ( 2436 ) HTML (1 KB)  PDF (615 KB)  ( 1500 )
122 “祛风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方-证-效研究
倪建俐,周亚兵,张 欣,吴 敏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6.03.004
目的 评价祛风止动方合舒郁、健脾、滋阴药治疗抽动障碍“一主证三兼证”的临床疗效,探讨方-证-效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方证对应组(65例)和方证不对应组(66例)。方证对应组为肝肺并调兼舒郁、健脾、滋阴三兼证;方证不对应组针对抽动障碍的核心证候,采用肝肺并调基本治则。两组分别于第4、8、12、24周进行中医症状、体征、疗效评价。结果 方证对应组与方证不对应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风止动方能显著改善抽动障碍患儿抽动症状及体征,且无不良反应。方证对应组总有效率略高于方证不对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6 Vol. 4 (3): 122- [摘要] ( 2813 ) HTML (1 KB)  PDF (548 KB)  ( 2011 )
126 上海市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孙力菁,陆 茜,周月芳,罗春燕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6.03.005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的基本情况以及研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初中版及高中版)对上海地区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进行调查。在上海全市每个区县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选取90所学校。采取简单随机方法,在每个学校随机选取2个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覆盖上海市17个区县的90所学校,最终合计取得有效样本20 651名(男生占49.5%,女生占50.5%),问卷合格率99.2%。被调查者平均年龄(14.95±1.95)岁。① 饮食习惯:过去7 d内,54.4%的学生不是每日喝牛奶,49.5%的学生不是每日吃水果,25.9%的学生不是每日吃蔬菜,2.9%的学生不吃早餐。② 可导致超重/肥胖的饮食行为:23.7%的学生报告每日喝汽水饮料,18.9%的学生经常吃甜点,6.1%的学生每周有3 d以上吃西式快餐。③ 减肥行为:过去30 d内,32.1%的学生通过减少食物量、减少热量摄取或吃低脂食物来减轻体质量,8.7%的学生通过不吃主食来减轻体质量,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2.6%的学生选择长时间禁食,还有1.4%学生选择吃减肥药。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与学生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学生是否住宿生有关。结论 上海地区青少年饮食习惯健康程度较令人满意,在可导致超重/肥胖的饮食行为方面存在明显性别差异,提示我们将来在对青少年饮食行为进行干预措施时需注意分性别制定针对性方案。
2016 Vol. 4 (3): 126- [摘要] ( 3046 ) HTML (1 KB)  PDF (463 KB)  ( 2223 )
130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4—2015年初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用药情况分析
杨 友,钟向阳,张 力,罗 晶,鲍远军,孙 璞,金星明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6.03.006
目的 对比分析2014—2015年初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患儿用药变化和特点。方法 通过对比初诊患儿的诊断记录和患儿在药房的开药记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4—2015年初诊ADHD患儿的用药情况。结果 2014年我院疑似ADHD就诊儿童2 069例,确诊1 292例,诊断率62.45%。2015年疑似ADHD就诊儿童2 268例,确诊1 510例,诊断率66.58%。2015年较2014年诊断率有显著增加(P<0.05)。按性别和年龄分层,发现6~9岁组男孩2015年的用药数比2014年明显增加(P<0.05)。与其他年龄组相比,以6~9岁组儿童用药比例最高(P<0.01)。结论 2015年疑似ADHD就诊率和诊断率较去年有明显增加,可能与医教结合的推进有关。以6~9岁组儿童用药比例最高。
2016 Vol. 4 (3): 130- [摘要] ( 2873 ) HTML (1 KB)  PDF (449 KB)  ( 1906 )
134 大学生锻炼频数、身体满意度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胡慧欣,李 丹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6.03.007
目的 考察锻炼频数与心理适应的关系、身体满意度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躯体自信量表、孤独感量表以及自我觉知量表对372名上海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 锻炼频数与体型在身体吸引力与身体状况的评价上交互作用显著,锻炼频数与体型在体质量关注度上主效应显著。② 锻炼频数与体型在自尊水平上交互作用显著,两者在孤独感上主效应显著。③ 身体满意度在锻炼频数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锻炼频数的增加不仅能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适应水平,还能通过影响个体对自身身体的满意程度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适应。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锻炼-自尊模型,并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6 Vol. 4 (3): 134- [摘要] ( 2900 ) HTML (1 KB)  PDF (729 KB)  ( 2293 )
140 2014—2015学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的初步分析
张 喆,罗春燕,王鹏飞,虞 瑾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6.03.008
目的 了解2014—2015学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流行特征和原因,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学生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5学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系统监测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行列表χ2检验方法,描述2014—2015学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流行特征,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因病缺课原因构成差异。结果 2014—2015学年上海市中小学生总因病缺课率为0.31%,首次缺课422 469人/次。冬季学生因病缺课率较高。首次缺课个案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小学生比例高于初中、高中学生。因症状缺课是首次缺课的主要原因,占90.76%,多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因传染病、伤害、其他疾病缺课分别占首次缺课病例的2.70%、1.54%和5.00%。不同性别、不同学段的学生因病缺课原因构成有显著差异。结论 上海市学校因病缺课系统在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继续挖掘监测数据,及时了解学生因病缺课动态,完善症状监测及传染病预警体系。
2016 Vol. 4 (3): 140- [摘要] ( 2673 ) HTML (1 KB)  PDF (536 KB)  ( 1578 )
       综述
144 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现状、影响及对策
王道阳,戚 冬,陈天刚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6.03.009
教育神经科学是教育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的分支,它是这些学科的高交叉、高分化、高整合的结果。它的诞生模糊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界限。教育神经科学具有高度跨学科性和学科的综合性,因此,教育神经科学将是一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交叉学科。推动我国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方向、健全现有的研究机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一批既懂教育、有教育研究与实践经验,又掌握认知神经科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研究队伍,从而促进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2016 Vol. 4 (3): 144- [摘要] ( 2876 ) HTML (1 KB)  PDF (555 KB)  ( 1780 )
       作者·编者·读者
148 《教育生物学》简介
沈晓明,金星明,黄 红,杜祖贻
2016 Vol. 4 (3): 148- [摘要] ( 2206 ) HTML (1 KB)  PDF (291 KB)  ( 1360 )
157 《教育生物学杂志》2016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2016 Vol. 4 (3): 157- [摘要] ( 2091 ) HTML (1 KB)  PDF (197 KB)  ( 972 )

版权所有 © 2014 《教育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沪ICP备06032584号-6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