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 信 公 众 号
2023年 11卷 5期
刊出日期:2023-09-30
综述
论著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345
工作记忆训练在中国教育中的实践与展望
刘沛兵,周仁来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01
面向教育现代化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培育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记忆训练是指以适应性的方式集中练习,提高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对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工作记忆训练进行概述,从行为与神经科学的证据入手,梳理工作记忆训练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从训练软件的开发看待工作记忆训练在中国教育中的实践,并对工作记忆训练在中国教育体系的应用加以展望。
2023 Vol. 11 (5): 345- [
摘要
] (
1859
)
HTML
(1 KB)
PDF
(936 KB) (
1117
)
论著
351
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生长曲线研究
荣孟杰,王银山,杨 宁,左西年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02
目的
建立我国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生长发育曲线,探索其发展规律,以便及早发现发展偏离并给予干预。
方法
依托“彩巢计划—成长在中国”(Chinese Color Nest Project: growing up in China, devCCNP)健康儿童青少年加速纵向队列数据,使用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 PHCSS)测量 399名典型发展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其中 62人完成两次追踪测试),并据此建立广义可加混合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ixed model, GAMM)绘制生长曲线。
结果
生长曲线建模显示:女生的自我概念量表总分随年龄增长呈线性下降趋势,而男生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同时,组间主效应在躯体外貌与属性(P=0.044)和焦虑(P<0.001)2个维度上显著。
结论
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发展规律有性别差异,女生稳步下降,而男生在 10岁左右出现转折,并且均呈现动荡的焦虑变化。学校教育和家庭养育都应给予更多关注。
2023 Vol. 11 (5): 351- [
摘要
] (
1912
)
HTML
(1 KB)
PDF
(1025 KB) (
1778
)
359
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张 博,许 江,张玲雁,魏 星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03
目的
系统回顾分析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效果的文章,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
方法
对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期刊数据库中采用体育锻炼的方式干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献进行检索,截止时间为 2022年 6月。采用 metafor程序包进行三水平meta分析。
结果
共有 8篇文献纳入分析,总样本量为 579人,实验组 288人,对照组 291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得到显著改善(g=-0.648 7, 95%CI -0.924 5~-0.372 9, P<0.001)。meta回归结果表明:被试的年龄段(Q=4.052, P<0.05)、运动频率(Q=4.608, P<0.05)以及运动种类数量(Q=6.667, P<0.01)的调节效应显著。
结论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2023 Vol. 11 (5): 359- [
摘要
] (
1880
)
HTML
(1 KB)
PDF
(755 KB) (
1817
)
364
围生期经历COVID-19疫情居家隔离对婴儿神经精神发育的近期影响
马腹婵,张 晶,杨露露,彭咏梅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04
目的
探讨围生期经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居家隔离对婴儿神经精神发育的近期影响。
方法
选取 2021年 10月至 2022年1月出生的 177名2月龄婴儿为对照组,2022年 3月底至7月出生 119名 2月龄婴儿为实验组。实验组婴儿在围生期经历 COVID-19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事件。运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从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个人-社会 5个能区对 2组婴儿在 2月龄时的神经精神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婴儿发育迟缓率分别为 7.56%和 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婴儿沟通能区得分及女婴的粗大动作能区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问卷总分及其他能区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围生期经历 COVID-19疫情居家隔离对婴儿沟通能区和女婴粗大动作能区的发展可能产生一定的近期负面影响,应给予积极的干预。
2023 Vol. 11 (5): 364- [
摘要
] (
1854
)
HTML
(1 KB)
PDF
(818 KB) (
1191
)
368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关系:家庭阅读环境的中介作用
王 偲,张 蕾,姚梦梦,张 越,王君惜,潘琳韵,池 霞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05
目的
检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前儿童学习能力的影响以及家庭阅读环境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以南京市1 625名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幼儿家庭阅读环境问卷、学龄前儿童学习能力量表等向家长收集儿童一般情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阅读环境及儿童学习能力等信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进行检验。
结果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呈显著负相关(r=-0.199, P<0.001),家庭阅读环境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6.03%。
结论
家庭阅读环境作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学习能力之间的中介变量,在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 Vol. 11 (5): 368- [
摘要
] (
1914
)
HTML
(1 KB)
PDF
(752 KB) (
1458
)
373
社会排斥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 一个有调节的双路径模型
刘致宏,张珊珊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06
目的
探讨社会排斥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社会排斥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教师支持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 61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并使用 Bootstrap法估算置信区间。
结果
社会排斥对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排斥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教师支持调节该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和直接路径。
结论
社会排斥会引发青少年的自杀意念,而高水平的教师支持可以有效缓解社会排斥的消极影响。
2023 Vol. 11 (5): 373- [
摘要
] (
1805
)
HTML
(1 KB)
PDF
(818 KB) (
1777
)
379
线上线下多元教学方法的构建及对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和诊断能力的影响
樊冬梅,马雄辉,王树文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07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多元教学方法的构建及其对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和诊断能力的影响。
方法
9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名学生。对照组采取常规授课方式,观察组采取线上线下多元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学期末的学习成绩、诊断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满意度。
结果
学期末,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操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史采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临床诊断思维能力、诊断分析能力显著提升,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观察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和教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线上线下多元教学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诊断学学习成绩,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优化诊断能力,且教学满意度高,值得教育部门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2023 Vol. 11 (5): 379- [
摘要
] (
1841
)
HTML
(1 KB)
PDF
(777 KB) (
1105
)
384
祛风止动方联合利培酮治疗抽动障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赵 欣,朱鹏程,吴 敏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08
目的
研究祛风止动方联合利培酮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将300例中、重度抽动障碍患儿分为中药组(祛风止动方)、中西医结合组(祛风止动方+利培酮)和西药组(利培酮),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后2、4、8、12、24周时进行随访,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 YGTSS)和中医证候量表评估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 24周随访时:依据 YGTSS减分率计算总有效率,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分别为 91.0%、94.2%和 84.4%,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为4.50%、中西医结合组为0,西药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祛风止动方联合利培酮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3 Vol. 11 (5): 384- [
摘要
] (
1817
)
HTML
(1 KB)
PDF
(754 KB) (
1104
)
389
正念干预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
王黄萍,王 平,侯海燕,李会杰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09
目的
探讨正念干预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执行功能和正念水平的改善效果。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某小学的四年级抽取 4个班,并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个班。干预组小学生接受为期 11周的正念干预,对照组学生在同一时间开展班会活动。在正念干预前及干预后,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知灵活性、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广度及正念水平的测量。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11周正念干预后,干预组学生的认知灵活性、抑制控制及工作记忆广度均显著提升(P<0.05);除描述维度外,干预组学生正念水平的观察、觉知的行动、不判断、不行动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提升(P<0.05)。
结论
正念干预可提升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执行功能和正念水平,为青少年认知功能的提升及问题行为的减少提供了干预方向。
2023 Vol. 11 (5): 389- [
摘要
] (
1841
)
HTML
(1 KB)
PDF
(767 KB) (
1615
)
395
医教结合视角下智力障碍幼儿师幼互动情况分析
马珍珍,呼琼霞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10
目的
分析 4~6岁智力障碍幼儿与教师日常互动情况,为基于发育水平干预相关幼儿的人际沟通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对12名智力障碍幼儿的个训录像开展编码分析,对71名特教学校学前班或普通幼儿园特教班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前特教教师对智力障碍幼儿师幼互动的主观认识和客观情况。
结果
超过1/4的教师认同培养智力障碍幼儿人际沟通能力是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能在信息沟通、行动协同、情感增进三方面与幼儿形成有效互动。教师发起话题占78.75%,其中98.41%能被智力障碍幼儿回应,但教师的要求与幼儿实际回应互动的方式有显著差异。幼儿发起或生成话题数显著少于回应话题数,且绝大部分与当前情境互恰度不高,只有18.52%被老师回应。教师的互动策略及要求幼儿回应互动的方式均与幼儿发育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教师指导幼儿生成新互动的策略显著少于教师发起或延续互动的策略。
结论
在个训情境下,智力障碍幼儿具备基本的师幼互动能力,发起和生成恰当互动的能力显著弱于回应互动的能力。学前特教教师普遍认同培养智力障碍幼儿人际沟通能力的意义和价值,但基于幼儿发育水平使用互动策略、培养沟通能力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2023 Vol. 11 (5): 395- [
摘要
] (
1933
)
HTML
(1 KB)
PDF
(743 KB) (
1242
)
综述
402
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记忆缺陷:认知策略匮乏与记忆系统缺陷
邢 强,李佩瑾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11
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在记忆任务上表现得较差,国内外学者用记忆的“无效策略”和“功能缺陷”两种假说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前者认为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存在认知策略相关功能的缺陷(如执行功能和元认知),后者则认为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存在记忆系统功能上的缺陷。该文对发展性阅读障碍记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梳理,提出未来可以尝试采用纵向与横向结合的研究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元认知功能、心理理论发展特点及其他记忆领域的研究,明确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缺陷特征,为后期的干预指导提供帮助。
2023 Vol. 11 (5): 402- [
摘要
] (
1811
)
HTML
(1 KB)
PDF
(751 KB) (
1396
)
409
睡眠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关系及其关联机制
徐 洁,蔡 丹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12
睡眠作为人体一种基本的生理调节过程 ,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密切相关。关注睡眠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之间的联系,对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的改善和适应问题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对睡眠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关系进行综述,基于生理-心理-社会模型分析两者的关联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2023 Vol. 11 (5): 409- [
摘要
] (
1926
)
HTML
(1 KB)
PDF
(741 KB) (
1342
)
414
电子媒介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系统综述国内28项实证研究
张 尧,赵冬臣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23.05.013
为了解电子媒介对 0~6岁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对国内28项实证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大部分研究证实了电子媒介使用过度会对婴幼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对睡眠、饮食习惯、眼部健康、语言、认知、情绪社会性及发育商等的影响;部分研究发现合理使用电子媒介对婴幼儿执行功能、语言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电子媒介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究,建议细化和拓展研究内容,重视对电子媒介使用方式的研究,通过优化研究设计来加强因果关系论证,开展质性研究作为量化研究的有益补充。
2023 Vol. 11 (5): 414- [
摘要
] (
1934
)
HTML
(1 KB)
PDF
(745 KB) (
1894
)
版权所有 © 2014 《
教育生物学杂志
》编辑部
沪ICP备06032584号-6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