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 信 公 众 号
2019年 7卷 3期
刊出日期:2019-09-30
综述
论著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129
箱庭疗法的正统与发展
黄小凡,陈顺森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01
自Kalff创立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以来,箱庭疗法因治疗师理论背景、主张不同,在发展创新中也面临着正统与否的质疑。母子一体性、自由受保护的空间、静默见证态度、个性化过程以及箱庭的配置与操作形式,都可视作Kalff箱庭疗法的正统标志。箱庭疗法最好的应用是将Kalff的基础主张、操作,与治疗师个人的人格紧密结合,以是否适应临床需求、有助于心灵治愈为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该疗法获得新的发展。
2019 Vol. 7 (3): 129- [
摘要
] (
2503
)
HTML
(1 KB)
PDF
(1468 KB) (
1609
)
论著
134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吕 桃,杨曹骅,杜亚松,刘文文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02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家庭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患儿的后期康复提供社会支持。
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FAD)、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 PSI)对ASD患儿父母进行评定。
结果
①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儿家庭功能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较高收入的家庭在问题解决、角色、行为控制、总体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较低收入组(P<0.01),情感反应方面要好于较低收入组(P=0.012);③ 家庭功能的多个因子与父母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以及父亲陪伴孩子时间呈负相关,与压力总分、生活事件呈正相关,家庭功能主要受母亲受教育年限、父母压力指数量表中的压力总分的影响。
结论
ASD患儿的家庭在家庭功能方面存在缺陷,较高收入组的患儿家庭功能相对较好;家庭功能受母亲受教育年限以及家庭的总体压力的影响,承受的压力越大,家庭功能越差。
2019 Vol. 7 (3): 134- [
摘要
] (
2992
)
HTML
(1 KB)
PDF
(708 KB) (
2156
)
138
抑郁对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吴 琴,张 斌,邹何辉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03
目的
探讨孤独感在抑郁与青少年手机成瘾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 MPAI)、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loneliness scale]及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通过问卷调查法对1 707名青少年(其中初、高中生792名,大学生886名,29名未填写年级)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① 青少年MAPI均分在性别和年级水平上均没有差异,其中手机成瘾者在失控性和逃避性维度得分较高,失控性维度在性别及年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戒断性、低效性和逃避性都只在年级上差异显著。② 性别在手机成瘾中的逃避性维度上存有主效应,而年级在逃避性、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四维度上均有主效应,且性别与年级在失控性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③ 孤独感、抑郁和手机成瘾三者两两呈显著正相关。④ 孤独感在抑郁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7%。
结论
孤独感和抑郁是影响青少年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应给与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与支持,降低青少年孤独感体验及抑郁倾向,以避免青少年对手机产生依赖进而成瘾,危害身心健康。
2019 Vol. 7 (3): 138- [
摘要
] (
3292
)
HTML
(1 KB)
PDF
(730 KB) (
2961
)
144
上海市浦东新区早产儿与足月儿学龄前身高病例对照研究
莫丹丹, 王婷雪, 张 皓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04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早产儿童学龄前身高状况,探索早产儿与足月儿学龄前身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浦东新区168名早产儿童学龄前的身高状况,通过问卷及体格测量,获得儿童身高、环境因素等数据,同时按相同靶身高区间、相同年龄及性别1∶1匹配168名足月儿作为对照组。
结果
浦东新区早产儿在学龄前身高明显落后于足月儿,早产儿与足月儿在进餐状态、挑食及进食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早产儿在学龄前身高仍明显落后于足月儿,应加强早产儿科学喂养方式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2019 Vol. 7 (3): 144- [
摘要
] (
3087
)
HTML
(1 KB)
PDF
(789 KB) (
2119
)
14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医教结合干预模式初探
张小林,章依文,马 骏,吴增强,马珍珍,王 慧,张琪娜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05
目的
探讨建立医疗服务和学校卫生系统相结合(以下简称医教结合)的干预模式,以促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的心理行为健康。
方法
选取医教结合项目学校的ADHD儿童作为干预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对干预组患儿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干预包括团体游戏治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并对干预组学校教师、家长进行培训;对照组仅做门诊常规治疗及随访。治疗时间为期8周,干预前后用SNAP-Ⅳ评定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自尊量表、学业成绩表现教师评估问卷进行评估。通过各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ADHD 儿童的多动/冲动、注意力缺陷、行为问题自身前后对比均有明显改善,两者相比 干预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干预组ADHD儿童的对立违抗、总的心理行为问题、自尊感、学业成绩表现自身前后对比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医教结合模式对于促进ADHD儿童的心理行为健康是可行的、有效的。
2019 Vol. 7 (3): 149- [
摘要
] (
3246
)
HTML
(1 KB)
PDF
(753 KB) (
2553
)
156
指导家长介入对孤独症幼儿社会性趋向效果研究
郑 蓉,张 敏,杨 蕾,池 霞,童梅玲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06
目的
探索指导家长介入干预模式对孤独症幼儿社会性趋向的影响,为临床对孤独症幼儿早期干预提供有效的措施。
方法
对32例孤独症幼儿家长进行指导介入,收集指导介入前后家长与幼儿社交互动视频,对家长的互动策略和幼儿的社会性趋向行为进行编码分析。
结果
在指导家长介入后,孤独症幼儿家长的各项互动策略均较介入前有明显提高(P<0.01);孤独症幼儿的社会性视觉注视、互动行为和情感反应行为三个维度的社会性趋向行为均有明显改善(P<0.01)。
结论
指导家长介入的干预模式能有效提升家长的互动策略,从而促进孤独症幼儿社会性趋向能力。
2019 Vol. 7 (3): 156- [
摘要
] (
2482
)
HTML
(1 KB)
PDF
(705 KB) (
1732
)
160
饮食行为干预工具对1~5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
蔡世忠, 史晓燕, 秦立强, 陈 艳, 陆海萍, 巫 瑛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07
目的
评估儿童饮食行为干预工具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抚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认知态度的干预效果。
方法
以苏州市200名1~5岁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100名和对照组100名,分别采用爱饭达(IMFeD)工具,即儿童饮食行为干预计划(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eeding difficulties, IMFeD),及常规门诊指导进行干预。随访为期9个月,共随访4次,每次随访需要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同时通过让抚养人填写问卷,评估儿童各阶段的饮食行为状况及抚养人的认知状况。
结果
在儿童6类饮食行为问题中,抚养人报告最严重的是“胃口差”和“不良进食习惯”,而未报告“潜在疾病状态”。干预组儿童在“胃口差”(P<0.001)和“父母过度关心”(P=0.049)这两项目的基线评分高于对照组。经过9个月的干预,两组儿童的饮食行为评分较干预前均呈下降趋势,干预组在“胃口差”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03)。干预组儿童的身高和体质量增长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身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随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组在“胃口差”“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不良进食习惯”“父母过度关心”四类评分及饮食行为总评分均呈现逐渐递减趋势,且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抚养人在干预后“认为孩子吃饭存在问题”的比例、“对孩子吃饭的担忧程度”以及对医生的疗效和满意度评价有明显改善(P<0.001)。
结论
综合系统的饮食行为干预可以较好地改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促进儿童体格生长,同时可以改善抚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的认知态度。
2019 Vol. 7 (3): 160- [
摘要
] (
2742
)
HTML
(1 KB)
PDF
(733 KB) (
1984
)
166
虹口区不同年级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单因素结果分析
亓德云,谭 晖,江艳微,李丽平, 刘甜甜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08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不同年级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及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虹口区6所小学,以班级为单位抽取3、4年级学生共1 618名,采用儿童眼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家长卷)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平均每日屈光时间为11.33 h,双休日屈光时间为17.20 h,屈光时间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双休日屈光时间明显多于学习日屈光时间;学习日读写时间平均为3.28 h,双休日平均读写时间为4.18 h,双休日读写时间多于学习日读写时间,读写时间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平均每日视屏娱乐时间为0.88 h,双休日视屏娱乐时间为2.74 h,明显高于学习日视屏娱乐时间;日平均户外活动时间0.75 h,学习日平均每日户外活动为0.49 h,双休日户外活动时间均为1.35 h,户外活动相对其他视近活动,时间明显偏少。
结论
应加强学生“眼放松行为”、“读写姿势”及“握笔姿势”的健康教育,强化学生正确用眼习惯的认知和行为,在学校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回家后进行户外活动。
2019 Vol. 7 (3): 166- [
摘要
] (
2507
)
HTML
(1 KB)
PDF
(719 KB) (
1729
)
171
儿科医学人文教育和医患沟通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薛海虹,钱继红,陈 嫕,吴伟岚,董晓艳,任 宏,卫敏江,孙 锟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09
目的
以问卷调查方式在儿科教学中开展医学人文和医患沟通教学现状调查。
方法
调查对象为进入儿科临床见习或实习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生。
结果
所有同学都认为有必要在儿科医学教学中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大部分医学生有参加儿科医患沟通培训的愿望。根据调查结果,探讨了在儿科医学教学中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结论
在儿科教学中开展医学人文和儿科医患沟通教学,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
2019 Vol. 7 (3): 171- [
摘要
] (
2692
)
HTML
(1 KB)
PDF
(718 KB) (
2096
)
综述
176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姜艳蕊, 刘 飒, 王广海, 章依文, 江 帆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常见的儿童慢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不仅存在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核心症状,在夜间睡眠行为上也存在问题。综述儿童ADHD与睡眠障碍的关系并总结相关评估和干预方法。ADHD儿童常共患睡眠障碍,而原发睡眠障碍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等ADHD症状。ADHD儿童初筛和诊疗过程中应进行睡眠评估,以早期发现并干预ADHD相关睡眠障碍。
2019 Vol. 7 (3): 176- [
摘要
] (
2961
)
HTML
(1 KB)
PDF
(738 KB) (
2152
)
182
情绪性定向遗忘的心理机制
刘宗影,袁 媛,顾海霞,何 潇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3.011
情绪性定向遗忘是倾向于记住提示要求记住情绪性材料的现象。通过对临床患者与健康人群定向遗忘的行为与脑神经研究的梳理与比较,就情绪性定向遗忘的心理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往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2019 Vol. 7 (3): 182- [
摘要
] (
2701
)
HTML
(1 KB)
PDF
(787 KB) (
1901
)
版权所有 © 2014 《
教育生物学杂志
》编辑部
沪ICP备06032584号-6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