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 信 公 众 号
  
 
2018年 6卷 4期
刊出日期:2018-12-30

综述
论著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173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有利他行为吗?
静 进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8.04.001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病因迄今未明。大量研究表明,其生物学背景存在巨大异质性,很难确定ASD发病与哪些因素存在着特异或直接的关联。脑科学研究为揭示ASD认知及其行为表征提供了颇有价值的依据,且为ASD的行为干预提供了部分借鉴。就ASD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新热点“利他行为”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2018 Vol. 6 (4): 173- [摘要] ( 2773 ) HTML (1 KB)  PDF (1494 KB)  ( 1987 )
       论著
178 lncRNA MEG3在人白色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研究
张 娜,崔欣华,陈 庚,邵艳娟,文 娟,崔县伟,季晨博,尤梁惠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8.04.002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MEG3在人白色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及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明确MEG3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相关性,为阐明MEG3在人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肥胖中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MEG3在人白色脂肪细胞分化第0、1、3、5、9、12天的表达水平;应用qPCR检测MEG3在肥胖和正常人群中的表达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MEG3与人群BMI、血清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相关性。结果 ① MEG3在脂肪细胞分化第1、3、5、9、12天的表达量均为增高趋势,尤其在分化早期增长趋势更为明显;② MEG3在肥胖人群内脏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MEG3与人群B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5038(/PPIA)和r=0.5497(/18s)。结论 MEG3在白色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趋势提示,其可能作为人脂肪细胞分化重要调控因素及肥胖防治的潜在靶标。
2018 Vol. 6 (4): 178- [摘要] ( 2736 ) HTML (1 KB)  PDF (2436 KB)  ( 1708 )
184 基于家长问卷法预测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的决策树模型
张劲松,潘景雪,帅 澜,张慧凤,夏卫萍,王周烨,李 伟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8.04.003
目的 通过观察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诊断,探讨影响学龄前ADHD诊断的影响因素,建立基于临床数据的ADHD诊断模型。方法 经过临床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诊断标准和学龄前婴幼儿诊断性访谈(diagnostic infant and  preschool assessment, DIPA),纳入学龄前ADHD儿童263例和正常儿童105名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SNAP-Ⅳ量表(父母版)(Swanson, Nolan, and Pelham Ⅳ Rating Scale,parent version, SNAP-Ⅳ)、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及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父母版)(behavior rating scale of executive function-preschool version parent form, BRIEF-P)评估儿童ADHD症状和执行功能。在相关分析筛选出关系显著的影响因素后,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了全局模型。以决策树方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在不同节段下对目标变量ADHD进行分型和预测。结果   ① 影响学龄前ADHD诊断的因素主要为抑制、工作记忆、抑制自我调控指数、元认知指数和量表BRIEF-P总分,多动问题,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因子;② Logistic回归预测全局ADHD诊断为88.8%;决策树分析发现,影响ADHD诊断预测节点的因素主要为注意缺陷、抑制和抑制自我调控因子;③ 进一步Logistic回归及决策树分析预测ADHD分型诊断,得出各分型的影响因素和诊断预测模型。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ADHD症状及执行功能可预测ADHD诊断,同时对ADHD不同分型及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者具有一定诊断预测,提供临床应用参考。
2018 Vol. 6 (4): 184- [摘要] ( 3058 ) HTML (1 KB)  PDF (912 KB)  ( 2165 )
191 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主要照养父母的执行功能
李 伟,张劲松,帅 澜,潘景雪,张慧凤,夏卫萍,王周烨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8.04.004
目的 探讨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及其主要照养父母的ADHD症状和执行功能特点,并分析儿童执行功能与父母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2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DSM-5)诊断标准的学龄前ADHD儿童,另选115例同年龄正常对照儿童。两组儿童主要照养父母均分别填写成人ADHD症状自评量表(adult ADHD self-rating scale, ASRS)、中文版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父母版)(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preschool version, BRIEF-P)及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 (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adult version,BRIEF-A),然后分别对儿童的执行功能和父母的执行功能进行组间比较,并且对ADHD组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执行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 ADHD组与正常组儿童主要照养父母在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父母的注意缺陷阳性条目数和症状总阳性条目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 ADHD组与正常组儿童执行功能比较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HD组儿童父母BRIEF-A中的情感控制、组织条理、行为管理指数因子得分及总分与正常组儿童父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 ADHD组儿童的执行功能与其主要照养父母的BRIEF-A情感控制、组织条理、行为管理指数因子分及总分呈低至中度正相关(r=0.20~0.4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HD儿童主要照养父母的执行功能总分对儿童的执行功能总分的影响达20.1%。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主要照养父母的执行功能低于正常对照儿童父母,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与其父母的执行功能存在正相关关系,父母可能通过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其子女。
2018 Vol. 6 (4): 191- [摘要] ( 3075 ) HTML (1 KB)  PDF (1239 KB)  ( 2144 )
197 重庆市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诊治的家庭相关因素调查
杨 亭,朱 江,郭 敏,赖 茜,李圆圆,唐 婷,李 秋,陈 洁,李廷玉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8.04.005
目的 初步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的家庭基本信息、医疗负担及需求信息,为更好地完善ASD医疗体系、促进对ASD患儿家庭的社会支持提供建议。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5月在重庆市多家特殊训练机构选取接受训练的205例确诊ASD患儿,进行家庭环境基础信息问卷调查,收集ASD患儿家庭基本信息、患儿出生情况以及患儿基本医疗负担及需求信息。结果 参与调查的ASD患儿205例,其中男童180例,女童25例,男女性别比例为7.2∶1;初次诊断年龄主要集中在24~35月龄,母亲文化水平、婚姻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为初次诊断年龄的影响因素。58.0%的ASD儿童在确诊0.5年内开始正规治疗,家庭关系是干预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结论 ASD儿童的早期诊断、治疗,一方面决策层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增加宣传疾病筛查、防治知识,加强高危儿童筛查,建立完善针对ASD患儿稳定的、有效的康复网络;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社区力量加入,对有ASD儿童的家庭给予包括物质、精神方面的支持。
2018 Vol. 6 (4): 197- [摘要] ( 2891 ) HTML (1 KB)  PDF (759 KB)  ( 2195 )
202 青少年社会支持、抑郁感和问题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张琳霓,蔡 丹,赵佳林,徐浙宁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8.04.006
目的 探索青少年问题行为是否受社会支持、抑郁感以及同伴性别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市1 547名初中学生进行社会支持、抑郁感和问题行为的调查,并评价多数同伴为同性还是异性。结果 ① 社会支持、抑郁感和问题行为在同伴性别上差异显著,多数同伴为异性的青少年感受到较少的社会支持,更高的抑郁和问题行为。② 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抑郁感和问题行为显著相关。③ 抑郁感对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同伴性别调节此中介的前半路径。结论 青少年问题行为受到社会支持、抑郁感以及同伴性别的影响。
2018 Vol. 6 (4): 202- [摘要] ( 2933 ) HTML (1 KB)  PDF (723 KB)  ( 2438 )
       综述
207 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与健康风险
陈 畅, 张云婷, 马生霞, 刘世建, 张崇凡, 曹振波, 江 帆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8.04.007
综述现有的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及相关的高质量研究中关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的定义、久坐的健康危害以及相关推荐建议。并基于研究分析,结合中国特有社会生活方式,给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中对久坐行为的定义以及相关推荐建议,以供学生、家长、医生和老师参考,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
2018 Vol. 6 (4): 207- [摘要] ( 3140 ) HTML (1 KB)  PDF (723 KB)  ( 2589 )
213 神经元再利用假说对视觉词形区形成机制的解释
高 聃,贾胜洲,周加仙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8.04.008
神经元再利用假说是指新的文化功能侵入原有的功能皮质区域后,会形成和所获得的新文化功能相接近的神经元回路,但这并不会导致此区域的原有功能消失,而是弱化了原有的功能,文化的习得会受到原有脑结构的限制。视觉词形区(visual word form area, VWFA)的形成就是再利用了视觉皮质的形状识别区域来专门加工视觉单词,它位于大脑枕颞叶交接处的梭状回区域。结合近几年来关于汉字和其他文字的研究,从神经元再利用假说的视角,来探讨视觉词形区的形成机制,并从中得出对汉字阅读教育的启示。
2018 Vol. 6 (4): 213- [摘要] ( 2557 ) HTML (1 KB)  PDF (745 KB)  ( 1569 )
221 双语学习中的认知心理与脑机制分析
杨韶刚,侯建成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8.04.009
语言学习与人脑及其认知心理有密切关系,但双语者与单语者在认知心理和脑机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学界尚有争论。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语言与人脑认知加工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多数研究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双语不仅有利于认知发展,而且有助于国际化的人际沟通,但亦有学者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语言分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双语学习中语言加工的测量,尤其是对双语学习中语言加工单侧化的研究取得很多积极成果,但争论犹存。今后研究要进一步深化和确认双语学习的应用价值,关注外部变量可能对语言加工产生的影响。
2018 Vol. 6 (4): 221- [摘要] ( 2424 ) HTML (1 KB)  PDF (732 KB)  ( 1826 )

版权所有 © 2014 《教育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沪ICP备06032584号-6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