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 信 公 众 号
2014年 2卷 4期
刊出日期:2014-12-30
综述
论著
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203
科学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杜祖贻
科学教育可有效提升国民素质,但目前科教科普仍然徘徊于低层次的阶段。要达成真正强民富国的理想、使世界人口最大的中华民族恢复足以表率各国、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生力量,首先要清除进步的障碍,提高科学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发挥科学教育对国民智育体育及德育的重要功能。
2014 Vol. 2 (4): 203- [
摘要
] (
2746
)
HTML
(1 KB)
PDF
(749 KB) (
2404
)
论著
208
增强记忆与改善语言学习的临床试验
苏廷弼,Trevor Leutscher,黄玫芳
语言基于单字、词汇、成语和正确读音记忆,因此,改善字、词记忆效率必能推进语言学习能力,其关键在于确定适当的学习时机(年龄)与方法。本文介绍经临床试验所证实的最佳记忆方法。该研究以172名香港学生为研究对象,安排其进行一系列记忆韵文的语言学习。学生被安排在相同的课堂环境中,先后利用三种不同的重复学习方法(平调读法、韵律诵法、唱咏法)去记忆中、英文诗词,将课堂试验所得结果与利用脑电图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试验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方法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习母语与学习外语的最有效记忆方法并不相同。因此,母语与外语的教授与学习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2014 Vol. 2 (4): 208- [
摘要
] (
2346
)
HTML
(1 KB)
PDF
(17538 KB) (
1170
)
22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状况——Meta分析
孔凯萌,张璐璐,陶晔璇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及其与正常人群的差异。
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Medline数据库,设定纳入标准,对纳入文献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1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
以超重人数为结局指标:I2 = 87%,OR = 2.00,95%CI 1.05 ~ 3.83,P = 0.04,儿童青少年ADHD患者的超重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青少年人群。以肥胖人数为结局指标,对纳入的10篇文献定量汇总:I2 = 87%,OR = 1.69,95%CI 1.00 ~2.84,P = 0.05,患有ADHD的儿童青少年人群的肥胖率与正常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肥胖超重人数为结局指标,以ADHD不同亚型为界点进行亚组分析,在多动/冲动为主型亚型中,ADHD组的肥胖和超重率与正常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 = 9%,OR = 0.95,95%CI 0.58 ~ 1.57,P = 0.85);在注意障碍为主型和混合型亚型中,两组肥胖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 2.28,95%CI 1.67 ~ 3.12,P <0.000 01;OR = 1.71,95%CI 1.21 ~ 2.41,P = 0.002)。
结论
ADHD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高于正常人群,两者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意障碍为主型和混合型ADHD患者的超重肥胖率、男性ADHD患者的超重率、总体人群中抽取的ADHD患者的超重率高于无ADHD的正常人群。
2014 Vol. 2 (4): 224- [
摘要
] (
2975
)
HTML
(1 KB)
PDF
(1049 KB) (
2449
)
232
推动学校健康教育环境形成的新政策:香港健康学校奖励计划
李大拔
大量证据显示,儿童与青少年健康是影响其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学校环境对学生和职员的自信、学术成就及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心于1998年在香港首次推行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创办训练课程并开展香港健康学校奖励计划,为健康学校的发展提供框架及系统化的监察制度,以认证学校的成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计划有六个主要范畴:健康政策、学校环境及校风、人际关系、社区关系、个人健康生活技能、健康服务。每个范畴都包含一系列的学校改革活动,涉及家长、学校管理层及社区,并有教师培训项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心为每个主要范畴制定一套指标,以评估计划是否成功推广。
2014 Vol. 2 (4): 232- [
摘要
] (
2836
)
HTML
(1 KB)
PDF
(4357 KB) (
2132
)
238
图解“躯体标记假说”——松冈正刚对达马西奥
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
的解读
方明生
涉及诸多脑科学的概念,达马西奥的“躯体标记假说”颇为难解。本文解读日本编辑工程学家松冈正刚对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一书的说明,通过“编辑性自我”、躯体标记假说的特征、“原始自我”“核心意识”“扩展意识”的基本内容等几个环节,意图用图解的方式去理解“躯体标记假说”的实际意义。
2014 Vol. 2 (4): 238- [
摘要
] (
2674
)
HTML
(1 KB)
PDF
(1492 KB) (
1698
)
244
学习动机及方法与学科成绩的相关性
林贻光,Wilbert J. Mckeachie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上课出席次数、学习方法及动机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学习的动力对策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评分,并计算上课出席次数与各课程成绩的相关系数,这些课程包括心理学方法学、普通生物学、英国文学、普通心理学、普通社会学。
结果与结论
大学生上课出席次数是预测课程成绩的最佳指标。根据教学方案调整学习方法也可提升课程成绩,但有效的学习方法仍无法弥补经常缺课带来的不良影响。
2014 Vol. 2 (4): 244- [
摘要
] (
2815
)
HTML
(1 KB)
PDF
(1979 KB) (
1980
)
综述
248
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
潘美蓉,张劲松
电子产品正充斥着儿童的生活。触屏的出现使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显著提高,使用者呈现低龄化趋势。电子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游戏,改变着儿童的交往模式。学龄前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过度电子化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这一现象应受到重视与关注。家长在学龄前教育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规范、指引与榜样作用。文章主要阐述电子产品,尤其是触屏电子产品对学龄前儿童可能产生的影响、家庭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若干建议。
2014 Vol. 2 (4): 248- [
摘要
] (
3988
)
HTML
(1 KB)
PDF
(641 KB) (
4546
)
版权所有 © 2014 《
教育生物学杂志
》编辑部
沪ICP备06032584号-6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543号